被誉为“新中国民族团结和民族工作第一碑”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在这里矗立,见证着各族群众“一心向党、团结进步”的初心。
思普革命的火种在这里点燃,众多思普地区的优秀儿女积极踊跃投身革命,为了民族解放舍生忘死,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。
如今,这片镌刻着红色密码的土地,正以跨越时空的军民同心,牢记誓词铸忠诚,团结奋进兴边疆,续写“军爱民、民拥军”的壮美故事。
2024年9月25日,在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普洱民族团结园里,当地群众欢聚在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周围。
“当年见着,深山带出苦聪人;今儿见着么,帮助苦聪来脱贫;不怕山高路又长啊,是我们的贴心人……”在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九甲镇,苦聪人怀抱三弦琴,用纯朴的山歌,把对部队的感激之情用特有的苦聪山歌唱出来。
在驻普某部的倾力帮助下,当地村民们原来居住的茅草屋变成了漂亮的砖瓦房,崎岖蜿蜒的山路变成了宽阔的道路,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部队还出资修建了科技文化活动中心,扩建了学校,组织乡村骨干走出去培训,带领群众摆脱贫困。
军民鱼水情深。驻普部队在出色完成军事任务的同时,充分发挥自身优势bob博鱼官网,bob博鱼官网app下载在强边固防、巡逻处突、疫情防控、打击电诈、bob博鱼官网app下载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,扎实推进乡村振兴、助学兴教、健康义诊等工作,累计投入600余万元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。
新平武警爱民小学、迁营武警爱民小学、通关小学……驻普部队和官兵坚持助学兴教、共育共建,着力帮助驻地学校改善办学条件,资助贫困学生,开展国防教育,从仅有破旧课桌的山区小学到如今配备多功能教室、图书馆、运动场的现代化小学,用爱为孩子们点燃了梦想和希望。
此外,驻普部队医院坚持进社区、进学校、进乡村,免费为驻地群众开展义诊和心理健康服务活动,将优质医疗服务送至群众“家门口”,有效解决边远村寨群众看病难问题。同时,主动加入普洱市医联体,与驻地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帮扶共建关系,派出一名骨干力量驻点帮带,为群众健康护航。
据统计,驻普部队累计开展精准帮扶64次bob博鱼官网,帮扶共建4家地方医院,健康义诊23场次,免费提供46万元的常用药品,服务群众2.7万人次,用行动和真情谱写军民鱼水深情。
“欢迎回家!”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清水湾假日酒店门前,锣鼓喧天,“军人驿站”的铜牌正式悬挂。一块“军人驿站”牌匾,就是一份拥军责任,一声庄严的承诺,就是永恒的奉献。
推开“军人驿站”的房门,军绿色的床单,墙上挂着草鞋、冲锋号等军旅元素装饰,书桌上整齐摆放着《国防教育手册》和双拥政策汇编,处处体现着浓浓的爱军拥军情怀。
一直以来,立足军人军属、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实际需求,普洱市广泛凝聚行业部门、社会各界力量,让双拥工作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。
普洱市搭建拥军平台,凝聚社会力量。率先开展优抚对象医疗补助“一站式”费用结算工作,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提质升级;现役军人、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免费乘坐普洱市全域的公交车,并根据部队需求开设2条“拥军专线家律师事务所建立“法律拥军服务站”提供法律服务优待;33个A级以上景区实施门票减免政策;重点公立医院实施挂号、就诊、检查、取药、住院、结算“六优先”;1169户退役军人家庭享受公租房保障,重点优抚对象获40%租金减免;制定《普洱市社会化拥军单位管理工作制度》,建立“军人驿站”“拥军企业”“拥军门店”,先后向社会发布11批优待项目清单bob博鱼官网,107家企业317个门店提供647个优待项目,累计服务全国军人军属、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9.23万人次。
累计筹资9018万元帮助驻普部队强化基础设施建设;对应征入伍高校新生、毕业生和二次入伍大学生发放奖励金1858万元;为401个普洱籍立功受奖军人家庭奖励213万元……
这一系列数字背后,是普洱用行动书写的“强军后盾”承诺书,“让官兵后顾无忧”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融入这座城市基因的温暖守护——
“后路”一直是官兵们最关心的问题,普洱市着力把“关心”变“顺心”,坚持送政策进军营,让官兵对退役安置和就业创业政策明明白白。建立《普洱市转业军官移交安置工作流程》《普洱市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和退役消防员移交安置工作流程》等制度,施行“阳光安置”,实现部队、退役军人、用人单位“三满意”。出台《普洱市退役大学生士兵定向招聘实施细则》,机关事业单位设立220个岗位招聘大学生退役士兵,提升退役士兵就业岗位质量。在就业创业上持续发力,市委召开退役军人企业家座谈会,开展退役军人企业家大走访活动,听取创业存在的困难,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,让退役军人创业成为普洱“创业之城”建设的鲜明特色。
“后院”一直是官兵们最忧心的问题。普洱市着力把“忧心”变“安心”,出台《普洱市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实施细则》,为随军家属就业提供制度保障。每年按照部队提报未就业随军家属就业需求总量的20%至30%比例设置事业单位定向招聘岗位,并放宽招聘年龄、放宽学历、不限专业,单独划定分数线,给予未就业随军家属最大的优待。
“后代”一直是官兵们最揪心的问题,普洱市着力把“揪心”变“放心”,制定《普洱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实施细则》,488名现役军人子女和烈士、因公牺牲、病故军人子女以及符合政策的退役军人子女就近就便优先保障入学,满意率达100%。
军地合力,军民同心,汇聚强国强军深厚伟力。普洱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土地上,“军爱民、民拥军”的故事永远未完待续。